日前,记者在杭州大学研究生宿舍找到了吴富国。这位青年农民靠自学考上该校中文系研究生,他刻苦自学的事迹在他的老家江西和杭州大学传为美谈。
谁说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?吴富国的少年却“识尽愁滋味”。他是江西武宁人,家极贫。小学4年级时母亲一场大病,家里负债累累,他因此失学,一年后复读。他成绩极好,嗜书如命,初中时常将带到学校的米换钱买书,自己则饿肚子。苦撑到高二,他已是钱米不继,5分钱的菜分两顿吃,一块腐乳冲上水下几餐饭,还是无法维持。因祖父去世,两个兄弟结婚,贫穷终于向他发出哀的美顿书:一个冬日,父亲阴沉着脸来通知他:家里再也无钱供他上学了。他收拾行装,含泪告别学校,回乡当了农民。
失学给他的心留下深深的伤痕。但创伤越深却越发愤。他上高一时迷上古文,此时更甚。他白天劳动,晚上时间全部用到学习古文。
山村的夜漆黑,只有吴家一灯晶莹———是吴富国在孜孜苦读。他通读了《古文观止》、《徐霞客游记》及唐宋诗词;他陪伴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,追随李白“西下峨眉峰”,会同杜甫登泰山而“一览众山小”。清灯照壁,冷雨敲窗,无边孤寂中,白居易、陆游、李清照、李煜纷纷向他走来。
口袋拮据,大脑却很富有;贫寒的处境,灵感却经常敲击心灵的窗扉。他开始写作,1985年,他的第一篇小说《赌博》在当地文学刊物上发表。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刊物上,激动万分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散文《风雨小山村》、《傻子逸事》、《桐树》接连发表。这一年,他共发表了七八篇作品。
翌年,他在县移民办打工,一有空就到图书馆借书,一年中几乎把县图书馆的文学类书看了个遍。没钱买书,就抄,《左传》、《楚词》、《江淹诗赋汇编》、《李清照集》,他抄了很多很多。
1989年,吴富国结婚了。种地,赚钱,照顾年迈体弱的岳母,抚养多病的女儿,生活似乎就这样定型了。多少次他怅望夜空自问:鲲鹏可有展翅之日?
1991年,吴富国与一在县里工作的同学邂逅。谈起学习,这位同学说:“你为何不去自学考试?”如醍醐灌顶,吴富国走进了考场。
“这么好的成绩你可以去考研究生嘛!”还是这位同学提醒。对,去考研究生!我为什么没想到这一点呢?一个诱人的目标出现了。
考研究生须有本科文凭。先读专科和本科!吴富国下了决心。
吴富国考研的消息一传出,务实的农民议论纷起:穷博士,傻硕士,呆头呆脑读学士。你不傻不呆,读什么硕士?高中都没毕业想考研究生?想读书想疯了!他岳母也反对:当农民以农为本,考什么研究生!他一拿起书本,岳母就摔碗打盆,给他脸色看。
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。无知是平安之母,是无忧无虑的源泉。当个无知的人多好!可他不甘心命运的摆布。
他外出打工,利用工余时间学。他的打工地距家五六十里,为照顾岳母、女儿和田里的庄稼,只好经常回家,疲于奔命。
困难像一座座山峰横亘在他面前。最困难的是英语。他买来《许国璋英语》,完全靠词典来自学。
自学考试半年考一次,一次只能考4门,他循序渐进。1993年,他考完大专;1995年,他拿到了本科文凭。通向人生目标的所有障碍都已清扫,1996年2月,吴富国走进了研究生考场。群山忽然化作平地……
他考上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,当地报纸、电视台以及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他自学成才的事迹。往事如风流云散。从幽僻之乡来到这繁华世界,从落后的农村来到大学校园,吴富国如鱼得水,他更加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。他研究元、明、清文学,已写了多篇论文。导师楼含松教授对他的评价是:肯钻研,有悟性,分析能力强。
问及他今后的打算,他答:希望能在大学当教师。